人物
时段
朝代
古籍库 集部
 唐书云。渤海本粟末靺鞨。附高丽者。姓大氏。〇又云。武后时。乞乞仲象。东走渡辽水。保太白山之东北。仲象死。其子祚荣。乃建国。尽得夫馀、沃沮、弁韩、朝鲜、海北诸国。万岁通天中。契丹尽忠。杀营州都督赵翙。反有舍利。乞乞仲象者。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。东走渡辽水。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。树壁自固。武后封乞四比羽。为许国公。乞乞仲象。为震国公。赦其罪。比羽不受命。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。中郎将索仇。击斩之。是时。仲象已死。其子祚荣。引残痍遁去。楷固穷蹑。度天门岭。祚荣因高丽靺鞨兵。拒楷固。楷固败还。于是契丹附突厥。 王师道
绝。不克讨。祚荣。即并比羽之众悖(一作恃)荒远。乃建国。自号震国。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馀万。 …… (第 265H 页)
 唐书云。鸭渌。朝贡道也。长领。营州道也。又云。果有九(一作丸)都之李乐游之梨。 〇辽史地理志云。渌州本高句丽故国。渤海号西京鸭渌府。桓州。在渌州西南二百里。正州。在渌州西北三百八十里。〇镛案辽之渌州。即渤海之鸭渌府。盖以神州为治也。唐书地理志。称自丸都城。溯流东北二百里。至神州。又陆行四百里。至显州中京。(文见上。)则所谓神州西京。当在今虞芮慈城之北隔水之地也。其疆域所辖。或至水南。或限水北。今不可详也。其谓之朝贡道者。当时辽蓟之地。契丹梗路。故其朝唐之路。盖于今龙川前洋。乘舟至登州下陆也。据唐书云。李楷固败还。而契丹附突厥。 王师道
绝。不克讨祚荣。(已见上。)契丹之梗路。可知也。又其入寇。必寇登州。其朝贡之
 路。亦必由是也。唐书 …… (第 267H 页)
 一统志。辽东都司云。唐征句丽。置盖辽二州。寻为渤海。大氏所据。五代时地。入契丹。〇盛京志云。渤海置五京十五府。而辽地始盛。辽金皆袭渤海。各置五京。其三皆今盛京所属之地。〇镛案谪中。苦无书籍。即辽史地志。不见全文。其源头误处。无由劈析。然渤海大氏。原不得辽东一片之地。今谓唐征句丽。而大氏据辽可乎。仲象东走之初。本保太白之东北。祚荣远遁之后。只得海北之诸国。此时未敢窥辽东一步也。七王之后。宣王仁秀。开大境宇。始乃西极扶馀。遂至建沈。辽东一县。何尝为大氏物乎。楷固败还之后。唐人愤欲雪耻。直缘契丹梗路。遂致 王师道
绝。若使祚荣早得辽东。岂患长鞭之不及哉。契丹既灭渤海。虏其部落。多徙辽东。遂取渤海州县之名。冒之于辽 (第 269L 页)
 新唐书云。渤海。本粟末靺鞨。附高丽者。姓大氏。万岁通天中。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。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。(胡三省云。舍利契丹。管军头目之称。)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。东走渡辽水。保太白山之东北。阻奥娄河。树壁自固。(白头山东北。)武后封乞四比羽。为许国公。乞乞仲象。为震国公。赦其罪。

比羽不受命。后诏玉铃卫大将军李楷固。中郎将索仇。击斩之。是时。仲象已死。(其间四年。)其子祚荣。引残痍遁去。楷固穷蹑。度天门岭。祚荣因高丽靺鞨兵。拒楷固。楷固败还。于是。契丹附突厥。 王师道
绝。不克讨。(辽沈多梗也。)祚荣即并比羽之众。尽得扶馀、(今开原。)沃沮、(我北道)弁韩、朝鲜海北诸 (第 294L 页)
晓喻。而先生终不易节。其视富贵。不啻若草芥。忠悃之意。溢于言外。古来几个君子。能做了得此也。此 皇明 王敬德
之所以并颂于伯夷。而冶隐吉先生之所以特揭之曰。先生之忠义。亘万世振九垓而无愧者。真摭实语也。既辞 召 (第 4H 页)
 初。丽朝耆旧。不肯交通朝士。朝士亦弃绝之。是以。见凌于时人转甚。咸,李二老。每以为恨。二月。游前涧。作幽愤诗二篇。归示先生。先生即谕之曰。我辈为丽朝五百年名族。今时见凌。固理数之为然。安知后孙。亦不至显达耶。况穷约。吾所自裁。何用怨尤哉。但使子孙。勉于自修。能知义理。则自可为善人也。遂以二诗投火。
九年辛卯。
 十一月。 皇明浙江士人 王敬德。
漂到罗州。其人知经学善书画。闻先生名。惊曰。予少时遇 东国圣节使郑达可先生。得闻罗松隐以海东贤儒。早 …… (第 32L 页)
退而长发。僧徒感而还正者数十人。辛卯冬。 大明浙江士人 王敬德。
漂到罗邑。其人知经学善书画。闻先生名。惊曰。予少时遇东国 圣节使郑达可先生。闻罗松隐早通理学。不求仕 (第 38L 页)
  

竹轩先生遗集补缀重印跋[罗致学]
我先祖竹轩公。当丽季。以左常侍艺文提学。不服于我 朝。忠义炳然。  大明王敬德
所称无愧于伯夷者。是也。盖自早岁。发明经传之奥旨。讲论性理之大源。大为李牧隐,郑圃隐,李遁村,权阳村 (第 40H 页)